通讯员 徐婕妤 时报记者 郑艳琼
语文卷
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
王曜君(浙江省特级教师)
凸显生活化情境
引导哲理性思考
2010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语文味并重的原则,突出了能力考查的重心,考试指向保持平稳,在题型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中彰显了语文试卷对知识与能力,过程与方法,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查的特点。
散发生活气息
试卷首次采用了“新闻概括”和“语言得体”两种新题型。“新闻概括题”以杭州美化建筑工地围墙、赋予其文化内涵为主题,“语言得体题”以众所周知的杭州禁烟、控烟为背景,两题都具有杭州地域文化和地方生活特色。
整份考卷随处散发着生活气息。科普文阅读文章以“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”的设想为说明对象,阅读时学生自然会结合年初的西南大旱而引发学生对“我们的生活环境”这一话题的沉重思考。
从考卷选择的材料看,更多地触发学生进行哲理性思考,是今年试卷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。作文以“成长路上无捷径”为题,具有写作内容的广泛性,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水平,留有广阔的选材、立意空间。
倡导深入式阅读
散文阅读材料《父亲是一条鱼》,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,以优美的语言赞美了深沉的父爱,着力对人物形象的剖析,文章较为感性,情感浓厚,考生阅读没有障碍。不过,试题指向均较深入,考生答题时须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,根据题目作深入式周密思考:既要留意表层的意思,也要挖掘深度的意蕴;既要关注外在的方法,也要体味内在的旨义;既要分析情节材料,也要归纳人物特点。
文言文阅读的简答题,要求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,还要对“尊卢沙”、“这类人物”作出评价;古诗鉴赏也要求考生充分理解诗意,并对诗歌表现方法进行深入式赏析。
应该说,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,将会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更为积极的导向作用。就今后的语文教学定位和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底蕴提出了理性思考。